吉剧《积德泉》:黑土地上升华的家国史诗

  陈耀辉

  当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呼唤在戏曲舞台相遇,吉剧《积德泉》便如同一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酒,以其醇厚绵长的艺术韵味,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上一份深情厚礼。这部由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精心创排的大型剧目,以吉林老字号“积德泉”酒坊的兴衰为镜,映照出关东大地上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,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黑土地赞歌。

  吉剧《积德泉》剧照。作者供图

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,是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财富,而抗战精神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。《积德泉》一剧将视角聚焦于关东大地上一家普通酒坊,通过女掌柜“二奶奶”及其家族在民国初年至伪满时期面临的生死考验,将抗战精神具象化、人情化、伦理化。

  剧中,“积德”二字是全剧的灵魂。它起初是齐家“诚信经营、以德兴商”的家训,是传统商业道德的体现。然而,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黑土地的宁静,“德”的内涵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。二奶奶在丈夫早逝后独撑家业,她所坚守的“德”,不仅仅是商业信条,更升华为危亡之际的民族大义。她忍痛不认被俘的抗联儿子,最终选择在七十大寿后遣散家人,与敌人同归于尽,完成了个体生命与家国尊严的悲壮合一。该剧深刻揭示出,抗战精神并非遥不可及,它蕴藏在无数普通中国人在民族危难时刻所作出的抉择之中,是由千千万万“二奶奶”这样的普通人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。

  优秀的文艺作品,其感染力往往源于对普遍人情的深刻洞察和对复杂人性的真实描摹。《积德泉》在弘扬爱国主义这一宏大主题时,巧妙运用了“家国同构”的中国传统叙事智慧,让人、家、国的命运紧密相连,使爱国主义精神拥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和人性温度。

  该剧以“家”为叙事的核心场域,积德泉酒坊,既是一个生产单位,更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家族共同体。酒坊的兴衰,直接关联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命运。侵略者带来的灾难,首先冲击的就是这个“家”的完整与安宁:女儿被迫远嫁、骨肉不能相认、基业面临被霸占……“家”的破碎,成为“国”之殇痛最直接的折射。二奶奶的形象,既是精明强干的当家人,更是慈爱又坚忍的母亲。她对子女的爱、对祖业的责任感,与对故土家园的热爱、对民族气节的坚守,浑然一体。当她为了保全酒坊这一家族象征和精神根脉,作出巨大牺牲时,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位女商人的魄力,更是一位母亲在时代悲剧下的伟大与悲怆。

  这种从“家”到“国”的情感逻辑,使得爱国主义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可感、可触、可泣的具体情感。观众透过二奶奶的视角,理解了“国”之于“家”的意义——没有国的独立与尊严,就没有家的安宁与延续。剧中“三杯老酒痛断肠,山河犹在家国殇”的唱词,道尽的正是这种家国一体、休戚与共的深刻情感。

  《积德泉》的艺术魅力,离不开其浓郁醇厚的吉林地域特色。该剧主创团队深谙黑土地的文化密码,自觉地将吉林独特的地域文化、民间艺术与红色历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实现了地域特色审美与宏大主题表达的完美融合。

  吉剧《积德泉》的创排上演,是吉林文艺工作者对历史的深情回望,也是对新时代的诚挚献礼。该剧通过精湛的艺术呈现和深刻的人文关怀,让历史照进现实,让精神融入血脉,这正是《积德泉》珍贵的艺术价值所在。

[ 责任编辑:张晓荣 ]
您此时的心情
光明网评论员

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点击浏览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“”按钮

点击右上角QQ

点击浏览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“”按钮